4月24日,佛山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并透露,去年全市获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18项、中国专利奖49项,获奖数均创历史新高,均居全省第三。
同在4月,佛山市获科技部、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迎来创新发展新机遇。
6000年前,南海西樵山孕育出源远流长的岭南文明;100年前,南海人陈启沅创办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企业;今天,“佛山智造”参与全球竞争,争夺新一轮创新红利……
一次次创新能力的跃升,离不开千百年来佛山人对工匠精神的坚守与传承。也正是这种坚守与传承,孕育出今天9500亿元的经济总量和2.24万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当前,佛山正着力建设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全市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守好品质这条制造业的“生命线”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要实施‘以质取胜、标准引领、品牌带动’三大战略,推动佛山制造向佛山‘质造’转变。要培养和汇聚更多能工巧匠、大城工匠,让工匠精神渗入每个行业、每件产品、每道工序,做细做实、做到极致、做成标杆。”佛山市委书记鲁毅说。
坚守制造
民营企业成创新生力军
从佛山出发,赴全球“掘金”海洋风电,广东精铟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成立10余年,拥有自主发明专利近百项,平均每两周就产生一个发明专利,并获第十九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
从“中国味”到“世界味”,海天(高明)调味食品有限公司这家拥有300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累计投资超过40亿元进行生产制造设施的技术改造。在这里,一颗黄豆从进厂到最后制成酱油,整个生产过程不需要人工干预,看不到一滴外露的酱油。
改革开放40年来,佛山实现了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历史性跨越,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制造业兴则佛山兴,制造业强则佛山强”——这是历届佛山市委、市政府坚守的发展理念。如今,小到一滴酱油,大到海上风电安装平台,“佛山制造”身影遍布所有产业门类。
蓬勃发展的民营经济成为佛山坚守制造业的底气。目前,佛山民营企业数量超过23万户,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0%。2017年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47家、同比增长83.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49.07%,居全省第一。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研究员张燕生说,缺少国家的重大项目,缺少国家重大的科技支持,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佛山创造了改革开放以来的辉煌成就。
图为珠三角工匠精神展示馆“匠心智造”展区。 戴嘉信 摄
以创新为依托,近年来佛山企业纷纷“走出去”,参与全球竞争。
3月28日,美的库卡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动工,预计到2024年基地机器人年产能将达到7.5万台。该项目的启动,无疑将进一步推动佛山制造与德国品质“握手”,推动佛山制造向高端跃升。
去年9月,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意大利的生产基地正式揭牌。让意大利企业为其制造贴牌,成为蒙娜丽莎走向高端品牌,占领世界市场的里程碑。
上述案例在佛山并不罕见。佛山企业频频“出海”,深挖新一轮全球化开放红利,积极链接海外高端技术、人才等创新资源,在融入全球的过程中激发更加强大的动力,昭示着未来的新趋势与无限的可能性。
在此过程中,佛山也从“世界工厂”转向主动配置全球资源,开始踏上一条向全球管理、运营者转型的求索之路。
双子灯塔
照亮现代工业发展之路
“佛山制造”频频现身“国际舞台”,背后离不开千百年来佛山人对于匠心的坚守与传承。
放眼世界发展史,但凡制造强国,必定工匠精神盛行。
以日本为例,该国拥有3146家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数量位居全球之首。把目光再投向德国,2014年全球2764家中型“隐形冠军”企业中,德国占1307席。
回望佛山,同样有着一批专注手艺、敢于创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企业与工匠,被社会各界广为称颂。
美的集团工程师黄兵两年煮了两吨米,研发出国际一流的电饭煲;
格兰仕集团工程师黄醒民两年烤6000只鸡,造出世界第一的微波炉;
九江酒厂高级酿酒师刘新益每日品酒百杯,15年酿酒酿出40种新品;
蒙娜丽莎集团高级工程师刘一军两年拿下国家标准,实现中国最薄陶瓷板产业化……
这一个个案例充分表明,工匠精神无疑是推动佛山制造迈向佛山“质造”的重要力量。
当前,佛山制造业正面临着国内外“双重挤压”,自身也存在产业层次水平不高、生产成本上升等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要让佛山经济保持中高速,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企业要打造百年老店、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佛山更加需要大声呼唤工匠精神、弘扬工匠精神。
2016年6月21日,佛山市高规格召开首届“佛山·大城工匠”命名大会,向首批30名“大城工匠”颁发证书,并给予他们一系列津贴与优惠政策。
去年6月,佛山再度以同等规格召开“佛山·脊梁企业”“佛山·大城企业家”命名大会,代表了这座制造业大市对优秀民营企业家的认可与尊重。同年8月,南海区同样以高规格命名首批“南海大城工匠”,以“真金白银”礼遇工匠,扶持民企。
这一系列行动释放出强烈信号:佛山既要大力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更要大力弘扬开拓进取的企业家精神。要让“佛山·大城脊梁”的企业家精神与“佛山·大城工匠”的工匠精神交相辉映,共同成为照亮佛山现代工业文明之路的“双子灯塔”。
4月26日,全国首个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城市客厅——珠三角工匠精神展示馆开馆。在这里,市民将重温百余年来珠三角工业文明演进史,感受珠三角的匠心传承与创新担当,真正将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创新一环
对标国际的佛山科技创新圈
以匠心传承历史,以匠心开创未来。
为实现“制造大市”到“制造强市”的跨越,去年佛山出台《工业产品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提出要实施“以质取胜、标准引领、品牌带动”三大战略,把佛山制造打造成为中国制造的风向标。
在此推动下,“佛山制造”品质持续升级。目前,佛山有4家企业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11家企业获得“省政府质量奖”,数量均居全省前列。此外,2017年国家、省、市产品质量抽检综合不合格发现率仅为6.5%。“要推动佛山制造向佛山‘质造’转变,努力把佛山制造打造成中国制造的最高品质。”鲁毅说。
工匠精神不仅意味着精益求精,还代表了对创新孜孜不倦的追求,对新生领域的大胆探索和突破。当前,佛山正着力建设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实现高质量发展,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在中共佛山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报告中,“改革”一词出现50次,“重振改革精神”“强化市级统筹”也被列为今年重点工作之一。可以预见,佛山将掀起新一轮改革热潮。
作为佛山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战略部署,以及强化市级统筹的重大平台载体,“一环创新圈”建设规划也于今年初正式公布。
“一环创新圈”将以禅南顺(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为创新极核,构建“一核五平台多节点”创新体系,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的科技创新圈。
参与“一环创新圈”建设,各区已有所行动。作为“一环创新圈”五大创新平台之一,南三产业合作区目前已完成部分基础设施互通,并成功引进航天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智慧城、中美科创园等项目。
在顺德,4月3日,位于杏坛的佛山市军民融合产业园正式揭牌。目前占地超过2万平方米的佛山军民融合产业园A园已建成,先进探测、空间与海洋工程、新材料新能源、大数据平台、高端制造和人工智能等六大产业方向成为引进培育的重点。
秉持着开放包容、敢为人先的工匠精神,一场轰轰烈烈的创新浪潮,正沿着一环席卷佛山。
走进珠三角工匠精神展示馆
工匠“殿堂” 致敬“大城工匠”
凡是伟大的城市,一定有百年屹立的伟大企业;凡是伟大的企业,一定有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时代巨匠。
在佛山工业文明发展史上,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精益求精、开拓进取,不断推动佛山制造成为中国制造最高品质。
2016年6月,佛山以最高规格命名和表彰首批30位“大城工匠”,成为广东第一个建立评选制度推动工匠精神落实的城市。次年佛山以高规格命名首批“脊梁企业”“大城企业家”,这一创新之举在国内引发强烈反响。
珠三角工匠精神展示馆特地辟出“大城工匠”展区。展馆墙上整齐悬挂着30台显示屏,全天候循环播放30位佛山“大城工匠”的产品研发故事与心路历程。
他们心有精诚、手有精益;他们传承千古、巧夺天工;他们在毫厘之间,追求造物极致;他们岗位平凡,却怀有报国雄心。
在“大城工匠”展区,你能读懂“佛山制造”背后的深刻内涵。
“家生活”体验馆
还原“有家就有佛山造”
在佛山,有一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语——有家就有佛山制造。它生动诠释了佛山陶瓷、铝型材、家电、家具等行业在全国的市场地位。
走进珠三角工匠精神展示馆的佛山“家生活”体验馆,这里以一个100多平方米的空间,真实还原了一个“智慧家”的生活场景。
这里用“佛山制造”来展示“佛山制造”,馆里的一砖一瓦、一器一物都由佛山知名企业所造:它们包括蒙娜丽莎陶瓷、联邦家私、美的智能全系家电、志高智能云空调、格兰仕微波炉、万和热水器、万家乐燃气灶、维尚家具、坚美门窗、海天酱油……
在“家生活”体验馆,你能零距离感受佛山制造的魅力。佛山制造,以人居产业改善人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