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工匠精神演进,展现珠三角时代担当——“馆窥南粤 致敬匠心”系列文章今日推出第三篇《大江奔涌:“百大创新”背后的珠三角力量》。
影响珠三角创新大发展的两件大事,都有了新进展。
国家发改委日前公布消息称,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现已形成初稿,正在抓紧征求意见。比肩世界的湾区格局,呼之欲出。
《广深科技创创新走廊规划》已向公众发布,计划到2050年建成国际一流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中国硅谷”的崭新面貌,指日可待。
从轰鸣在桑基鱼塘的蒸汽缫丝机,到撵过水乡肥田的手动拖拉机;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三来一补”加工工厂,到深挖全球新一轮开放红利的现代企业,珠三角犹如一艘巨轮, 正在向世界更宽广处探索,330个产业集群孕育出的成千上万名大城工匠,用工匠精神,为它的创新大引擎注入不竭动力,创造了众多“世界第一”“全球最大”。
时代浪潮跌宕。在走廊规划和湾区机遇的双重利好下,珠三角正鼓足风帆,向全球发出新的呼唤:呼唤创新的人才,呼唤创新的产业,更呼唤新时期的工匠精神,那就是勇于开拓、永不停息的创新力量。
珠三角工匠精神展示馆是展示珠三角制造业创新发展的窗口与门户。戴嘉信 摄
创新传承
“100个第一”背后
三江并流,八口入海的珠三角,从来都是创新的沃土。第一块轮窑砖,第一个免费电子邮箱,第一颗自主发射的卫星,珠三角的创新始终紧扣着时代的齿轮,而发达的民营经济则是创新的主力。
TCL谱就了“惠州电话”的传奇故事,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电话大王;华为超越爱立信,成为全球第一大电信设备供应商。仅仅在通信领域,珠三角民营经济的实力已经不容小觑。在广东省工商联发布的2017广东省百强民企中,来自珠三角九城企业高达91家。
改革开放近40年,珠三角近200万家民营企业蓬勃发展,无数股“世界第一”“全国首个”的创新能量喷涌而出,气势如虹,成功构建了一卷中国壮阔而又充满想象力的经济图谱。
广东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邓江年认为,经历过市场洗礼和考验的民营经济,令珠三角拥有了富集的创新创业群体、创业资金以及成熟的产业集群,这些优势让广东具备了独特的、难以复制的创新基因。
《2016年珠三角企业创新报告》统计,2016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9857家,总量居全国第一。其中珠三角地区有18880家。仅仅从2015年到2017年,珠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企业新增8320家,平均每天增加约23家。
以创新为依托,珠三角企业的发展格局,早已经是世界级的了。
美的集团并购德国机器人巨头库卡,东方精工并购意大利智能装备企业,珠海艾派克收购国际打印机巨头利盟国际……珠三角企业频频“出海”,深挖新一轮全球化开放红利,积极链接海外高端技术、人才等创新资源,正在融入全球的过程中激发更加强大的动力,昭示着未来的新趋势与无限的可能性。
库卡机器人
通过跨国并购、设立海外研发机构、开展全球战略合作等途径,珠三角企业快速获取优质品牌、技术资源,抢占全球产业高地。从世界工厂到主动配置全球资源,作为国际资本单向接收者的珠三角,开始踏上一条向全球管理、运营者转型的求索之路。
世界瞩目
从“珠三角”走向“硅三角”
基于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机器人、适用于柔性生产的库卡机械臂……不久前,一系列智能产品在家电巨头美的集团内部的一场活动中现身。
美的的创新与转型之路,是珠三角产业转型的缩影。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在珠三角的智能化大潮中,从龙头企业到中小科创企业,都在探索新的发展方向。
“广东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比较发达,在推进智能制造方面,比起其他地区有更好的条件和能力发挥作用,走在全国的最前面。”《中国制造2025》主要执笔人之一、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屈贤明说。
深圳柔宇公司的故事,激励着珠三角众多创新创业者。2012年,刘自鸿在中国深圳、美国硅谷及香港同步创立柔宇公司,四年后市值已突破30亿美元,成为全球成长最快的独角兽科技创业公司之一。
2014年7月,柔宇科技研制出全球最轻薄彩色柔性显示器。
智能制造装备、新一代移动通信设备、新型平板显示、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最新统计显示,2016年,珠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22.2%,比2012年提高9.6个百分点。实现技术创新的珠三角制造,正逐渐变成世界的“硅三角”。
英国《经济学人》在《欢迎来到“硅三角”》一文中说:“中国创新贡献巨大的珠三角企业已经在向价值链的上游迈进……创新者们正将整个珠三角变成一个先进制造集群。”
作为现代制造业中地位尤为重要的产业,珠三角的先进装备制造在这一轮创新浪潮中加速发展。
在东莞企业伯朗特的厂房里,工人夜以继日地加班赶工,由伯朗特生产的工业机器人摆满了厂区,货车排队等待将一批批产品发往全球各地。
在珠海巨涛海洋石油服务公司内,巨型的海上风电设备高高矗立。从这里制造出的各种油气资源处理设备,正源源不断地走向全世界。
与此同时,珠三角企业的生产模式,也向着智能化转型。各地纷纷鼓励骨干制造企业运用智能传感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生产设备互联、设备与产品互联,建设自动化车间。
全铝车身,加厚车架,实心轮胎,智能锁,嵌入芯片……在广州开发区凯路仕工厂车间里,一条条机器人生产线正在不停地生产着蓝色的小鸣单车,最高峰每天生产约2万辆。
在这一过程中,企业提升的不仅是装备智能化率,产品优等率和劳动生产率也在加速上升。随着信息化与工业化不断融合,珠三角各地同时也在促进制造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信息交互和智能协作,使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
湾区崛起
拥抱全球创新的超级城市群
今年9月,聚焦“中国制造2025”与欧洲工业4.0对接的“2017中国(广东)——欧洲投资合作交流会”在佛山市中德工业服务区拉开帷幕。众多来自欧洲的世界500强企业代表到会,引发广泛关注。
同在9月,中国自贸区信息港在珠海横琴新区揭牌,计划吸引信息数据企业、互联网企业和技术机构入驻,打造全球自贸区信息采集、加工、传播、交易、发布的枢纽中心。
当前,珠三角各地正在充分迎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一批重大产业平台、创新平台在珠三角的发展舞台上日益活跃,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从广州中新知识城,到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再到江门中欧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珠三角在国际上有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发达国家企业前来交流、投资、取经。这一现象的背后,珠三角城市群成员协同创新的需求日趋浓厚,城市分工走向成熟。
背靠一座地位优势明显、经济体量巨大的超级城市群,是珠三角每一个城市最重要的发展优势。城际之间的紧密联系、分工合作,正在深深影响珠三角各地产业与产业的发展。
深入推进同城化的广州、佛山是明显的典型。
每天11时41分,D3609次列车都会从佛山西站缓缓驶出,并于20分钟后到达广州南站。在20分钟车程的两端,广州与佛山正在同心携手打造珠三角湾区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共同参与全球要素配置、产业分工和竞争。
根据今年9月出台的《广佛同城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广佛两地将把广佛地区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产业基地,成为引领珠三角乃至泛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
九城共舞,风景无限。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珠三角正在努力形成“1+1+7”的一体化创新发展格局。
“珠三角国家自创区要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使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将珠三角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中心。”去年,广东省出台的《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描绘了珠三角九市的创新蓝图。
向着这一目标,珠三角正在稳步前行。
■走进珠三角工匠精神展示馆
一条长瀑布展现“百大创新”
珠三角在百年创新历程中创造了无数个“世界第一”“全球首创”,它们如同明星般闪耀在珠三角波澜壮阔的发展长河中。
将于11月上旬正式揭幕的珠三角工匠精神展示馆,则从珠三角众多创新明星中,摘取了一百颗最亮的星——展示馆利用科技手段,将珠三角九城百余年来100个最具创新的 “第一”,汇聚成了一条信息瀑布,观众们只要伸手,就能看到这些“第一”如水般从手中滑过。
“百大创新”信息瀑布的时间跨度超过100年。从1908年,海外爱国华侨蔡锦佳回到中山石岐创办了香山机器制砖有限公司开始,到2017年深圳首条工业4.0智能工厂生产线投入生产为止,100个创新事件将以文图形式随机出现。
“百大创新”信息瀑布,是珠三角创新历史的记录者。中国第一张股票“深宝安”的照片就在“瀑布”里,那是1983年7月8日,深圳市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的中国第一张股票,同时标志着深圳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诞生,也催生了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先河。
瀑布还展现了众多大国重器的风采。比如我国最大半潜船“新光华”号,中国大飞机三剑客之一的AG600,有着“海上印钞机”之称的全球首制R-550D型自升式钻井平台,国内唯一能够应用于深海油气开发的珠江钢管管道等,还有“珠海一号”遥感微纳卫星星座首发的两颗视频微纳卫星(OVS-1A和OVS-1B)搭载CZ-4B/Y31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
瀑布也集结了珠三角知名企业的创新发明。比如全国首条机器人自动装配吊风扇生产线,由广州企业制造的世界第一台“全永久磁悬浮风力发电机”,以及中国第一块航天表、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激光打印机等等。
还有一些酷炫的科技也将在瀑布中随机呈现。比如全球第一台智能电视,中国第一块彩色柔性AMOLED显示屏、第一台具备自有知识产权的金属罐高速彩印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