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宋年间手工业的鼎盛繁茂,到近代民族资本工业开全国先河,再到在改革开放后制造业走向世界,在珠三角的发展中,工匠精神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佛山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高举“工匠精神”大旗,全力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形成“世界科技+佛山智造+全球市场”的创新发展模式。
工匠精神如何与创新结合,推动制造升级?佛山怎样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近日南方日报邀请了“隐形冠军”之父、世界知名管理大师赫尔曼·西蒙、柔宇科技董事长兼CEO刘自鸿等国内外多位专家及企业家,为佛山建言献策。
■“隐形冠军”之父、世界知名管理大师赫尔曼·西蒙:
只有专注才能成为世界领先者
赫尔曼·西蒙。戴嘉信 摄
没有世界500强的名气,却称霸全球细分行业、成为本土经济与国际贸易的真正基石,这就是“隐形冠军”企业。20世纪90年代,世界知名管理大师赫尔曼·西蒙提出了“隐形冠军”的概念。在他看来,具备工匠精神是“隐形冠军”企业的一个显著特征。
“这些企业之所以能够成功一是具有创新意识的领导层,二是有好的员工,三是持续专注企业生产的方向。其中,‘持续专注’就是一种工匠精神。”赫尔曼·西蒙认为,企业要实现持续久的发展,就要专心做好一件事。只有专注才能成为世界领先者。
除了培育工匠精神,企业要成长为“隐形冠军”,还需要坚持创新。根据赫尔曼·西蒙的调研,“隐形冠军”企业在研发领域的投入通常占总收入的6%,是工业企业平均水平的两倍。在研发的过程中,企业也在不断加强知识产权的申请和保护。
除了加强研发投入,“隐形冠军”的企业家还要有足够大的发展野心。“从想做冠军到做成冠军,需要很长的时间,如果你连想的欲望和坚持都没有,肯定是不能成功的。”赫尔曼·西蒙认为,管理层的领导力也是“隐形冠军”成功的重要秘诀之一。
他发现,“隐形冠军”的管理层大多趋向年轻化,企业家尝试尽早发现接班人苗子,并善于放手锻炼年轻人。企业在选拔干部的时候,并不会局限于其认知能力和智力水平,而是更加看重工作精力、坚强毅力和工作热情等要素。“这些都有助于在公司内部形成一种权威式和参与式相结合的领导风格,塑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除此以外,“隐形冠军”十分重视普通员工的培育。在赫尔曼·西蒙看来,优秀的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员工的学术水平,还能直接提升企业价值。“德国的双元制教育做得非常好,它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这或许能给中国一些启示,我们不仅需要高质量的大学毕业生,也需要能够使用和维修复杂机器的技工们。”
近年来,中德两国的合作越来越紧密,几乎所有德国“隐形冠军”企业都在中国成立了分公司和工厂,在佛山还设有中德工业服务区。赫尔曼·西蒙表示,中国和德国之间的经济交往频繁是一件好事情。
“我曾经到过中德工业服务区,在这里两国企业不仅可以实现企业间的具体合作,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对话的可能性。这个对话比政府间的对话更为重要。”赫尔曼·西蒙说。
他认为,许多来自中国的企业正在成为世界市场的冠军,“佛山企业有必要打响品牌的国际知名度,让产品走向世界”。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
正视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提高产业技术含量和研发水平
白明。受访者供图
“珠三角工匠精神展示馆的开馆,将激活工匠和企业家的职业追求,为珠三角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内生动力。”白明说。
在他看来,工匠精神涉及两个层面。一是制造,产品设计者把设计理念和对产品尽善尽美的追求融入真实的产品,从源头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把关,追求制造的精益求精。
二是传承。“企业家们继承祖辈的‘江山’,带领制造业在大时代的背景下,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技术革新,如今又迎来新一轮以自动化、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创新驱动。”尽管科学技术永远在进步和持续更新,但白明认为,工匠精神作为一种文化内涵,不是变量而是定量。它只是在不同领域、不同阶段,表现的形式不同,但是内在对产品品质的追求始终如一。
在珠三角工匠精神展示馆内,来自珠三角的“重器”诠释着该地区的时代担当和匠心传承。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员,珠三角该如何找准发展定位?白明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将珠三角的经济与香港、澳门的经济振兴实现结合,它通过城市组合,形成了资源优化配置的城市群和城市网络。
“珠三角制造业经历了从加工贸易到自主研发,从应用技术向原创技术扩展。在这一过程中,制造能力和水平在行业内已有相当的知名度。在我看来,未来珠三角要继续做好高端制造业的原创研发。其中尤其要加大引才力度,实现精准引才。”白明说。
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城市相互配套、相互作用,抱团对外将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同时城市间的要素和资源流通也将更加紧密。其中,珠三角地区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香港拥有高素质的人才,也是全球知名的金融中心,两地合作,将有助于整个地区的发展。
“除了合作,粤港澳大湾区内还有内部竞争。如果只看到资本流入,不能从寻求更多生产要素的角度去看,佛山等制造业城市的‘洼地效应’将被逐渐削弱。”白明建议,佛山等制造业城市要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和价值再生的能力,利用工匠精神的核心文化内涵提高劳动者素质,从而提升研发创新水平。
经济全球化让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任何一个国家难以实现所有商品全部自产。白明认为,对佛山而言,重要的是掌握优势产业的核心技术,尽可能地往更精细上发展。佛山还要正视与发达工业国家在生产技术上的差距,分清楚哪些差距是当务之急需要弥补的,哪些差距是不能急于求成的。
■十九大代表、TCL智慧工业(惠州)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王敏:
用对待生命的态度做好质量工作
王敏。王辉 摄
从护士到质量工程师,从管理工作到演讲、写作,乃至编书……王敏的人生,在不断跨界尝新,但她每次都专注应对,每次都颇有成果。
“新时代的优秀工人,就应该是创新求变、勇于担当、高素养的匠人,他们精益求精,专注认真。”王敏认为,生产一线的工人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用对待健康和生 命的态度和责任来做好质量工作。
1997年,王敏成为安徽一国企附属医院的一名护士。彼时,国企改制在全国如火如荼,不断有人“下海”。21岁的王敏心动了,她放弃“铁饭碗”,到东莞投身模具行业。这一干,就是十多年。
“那时候的模具厂已经用上电脑设计,我要从电脑的基础知识学起,再到学习模具设计的绘图软件,还自学模具和机械制造的专业知识。”王敏还记得,那段时间自己早上7时上班,晚上7时下班,一直学习到深夜,一个月只休息两天。
之后王敏所在的模具厂花了100多万元买了一台日本进口的牧野火花机,然而却没有找到能够操作它的人。工厂老板觉得她学习能力强,于是把操作机器的任务交给了她。这时,她只有基本的电脑知识,又得从零开始学习编程语言。凭着一股钻研劲,她用了几个月就学会了熟练操作机器了。
随后,为让企业跟上现代管理步伐,王敏在老师指导下,又从头开始,着手建立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2005年,王敏加入TCL集团,负责电视机模具从进料到交付给客户使用整过程的质量控制,至今已超过10年。她的办公室就在车间,每日伴着机器打磨的“轰轰”声工作。
期间,她将质量管理的经验用在实际工作中,牵头建立了管理流程、检验标准、数据分析与改进等,并对生产的工艺流程提出了多项改进方案。2010年,她与一名精通编程的同事,自主设计开发了一套模具生产现场管理系统。
“以前要花50天才能制造出一套模具,现在最短只需要16天。”王敏自豪地说,自己可以算是质量管理方面的专家。“我始终坚持质量第一,而检验质量有两个指标,一是客户说好才是真的好,企业要尽可能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甚至超越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二是让经营结果去衡量。”
在王敏看来,质量是创新的基础。作为广东创新一线的一员,王敏一直用实际行动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从本职工作出发,我认为创新驱动发展涵盖了核心技术和管理模式两方面的创新,我们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包括升级检测设备、管理系统的IT化和系统化。我所在的城市惠州正在创建创新型城市,所在的企业TCL 集团在推进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
王敏认为,创新是体制上、技术上和思维模式上的创新。“要先从思维模式上实现突破,把观念的更新放在第一位,然后再是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王敏说,在这其中,人的力量最为核心。她希望能够将专注创新、质量第一的理念带给更多的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知名财经观察家秦朔:
企业的持续性创新发展需建立系统制度流程支持
秦朔。受访者供图
珠三角工匠精神展示馆的开馆,集中展示了珠三角重商的文化。“珠三角地处沿海地带,交通便利,不仅引进了众多海外产品和资源,也通过货物、投资等方式进入全球。”秦朔认为,其过程充满了创新升级的元素,不管是从家具生产到智能制造还是新技术的诞生,都在推动珠三角经济的不断腾飞。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它不仅需要“博大”,还需要“精深”。秦朔认为,展示馆所提到的工匠精神,就是弥补“精深”短板的秘诀。其本质是把消费者的需求或者消费者的痛点打通,比如小米一款1万毫安的充电宝卖得特别好,是因为抓住了用户对其手感、总容量以及充电时间的痛点,千方百计地去解决,最终打动了消费者。
在秦朔看来,佛山的工匠精神蕴含了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以及精益求精的内涵。“它既有让产品真正运转起来的核心技术,也有复杂知识的积累,也有对最佳与完美的追求。”
当前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中国提出要打造制造强国,推动产业链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移,其关键在于加速实体经济发展。发扬工匠精神,将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珠三角未来的发展,秦朔提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珠三角应该更多地向德国制造学习。“德国制造的基本特点是家族化、专家化。不少德国企业家是专家或发明者,他们不仅专业进取,而且十分注重高质量和标准的建立。”秦朔认为,德国企业家对外输出标准和培训的做法,值得珠三角企业学习。
其次,珠三角应该进一步充实人力资本,加强对领军人才、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以及技术工人等的培训。“美国制造之所以空心化,是因为技术工人不足,德国退休工人越来越多,经济也显示出疲软的状态,珠三角应该尽早考虑解决人力资源的问题。”秦朔说。
尽管目前珠三角的研发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涌现出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但产品走向世界,需要更高的附加值。秦朔认为,未来产品的附加值不仅体现在研发上,还将体现在标准的话语权、审美以及文化等方面。“要通过20年左右的时间,让珠三角制造从性价比阶段走向高质量阶段。”
再次,秦朔建议珠三角企业要抓住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和技术升级所带来的结构性机会,和体制性变革所释放的生产力发展的机会。企业还要提升自己的境界和创新能力。“归根到底企业要走价值创新、创新驱动和高价值的道路。”
此外,秦朔还认为,企业要想获得持续性的创新发展,一方面要有优秀的团队和商业模式,把控产品的营销,并建立系统制度流程支持创新,另一方面企业要找准自己的细分市场,提高其不可替代的能力。“如果这个产品是带有颠覆性的,就坚持去做;如果它是一种补充性的产品,那么就可以与其他企业合作开发。”
■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
强化职业教育培育高技术产业工人,连接全球优质资源提高产品竞争力
方洪波。戴嘉信 摄
作为中国制造业供给结构性侧改革的代表,近年来,美的集团涌现了为研发可以媲美日本电饭煲每年耗费1吨米的“煮夫”工程师黄兵、专注空调节能技术15年的制冷技术专家李金波,以及IH智能电饭煲、一晚1度电空调等代表了工匠精神的典型人物和产品。而在方洪波看来,践行工匠精神首要的就是要向市场提供更加优质的劳动力。
“2011年时,只要是工人,都可以招进来。现在我们要向市场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但这劳动力真的是有技术含量的。”方洪波认为,工匠精神本质上也是让劳动力更加优质,优质的劳动力才能做出更好的、更创新的产品。
他还表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不能一天到晚靠补贴,国家应该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职业教育中去。职业教育就是培养高技术产业工人,这些产业工人赚的钱多,做出来的东西是精品,这才更有附加价值。
为供给更优质的劳动力,方洪波介绍,目前美的更多做的是刚性制度,譬如品质控制、岗位控制,但是今后慢慢要培育软性文化。“我认为,要保护员工的权益。我们在顺德盖了几十层楼,一间房不超过四个人,洗衣机、空调,各项康乐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2016年全国两会上,“工匠精神”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从这一年开始,美的先后收购日本东芝白电、意大利中央空调企业Clivet、德国库卡机器人、以色列高创等国际领先企业。
库卡和东芝分别是德国制造和日本制造的典型企业,目前这两家企业都已进入到美的体系当中。可以预见,未来美的产品将越来越多注入海外创新基因,这对于美的产品建立全球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对于国外先进制造背后的工匠精神,方洪波对此感触颇深。他说:“我有见过一位60岁的日本老人,他是做高尔夫球杆,他一辈子就干了一件事,就是打磨球杆,他内心愿意干这事,背后客观上有社会的价值认同。”
“德国作为现代制造业的领军国家,有着众多世界级品牌和隐形冠军,德国工业4.0战略和工匠精神,更是我们学习的典范。”方洪波说,德国企业的工匠精神、德国企业的专注,将通过库卡带给美的。
“未来要在全世界范围配置资产、建基础设施,然后去经营当地的资源,这样才能把这个世界级的企业发展起来。”方洪波说。
■柔宇科技董事长兼CEO刘自鸿:
将专注与创新结合,生产令人瞩目的产品
刘自鸿。受访者供图
自2016年始,国家到地方都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在刘自鸿看来,工匠精神本质上是一种对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与机制的精神理念与工作伦理品质,具体表现为严谨、精致、专注。
刘自鸿认为,工匠精神是在继承传统内涵的前提下,以最开放的姿态来创造、吸收最前沿的技术,从而创造最新的成果。它不是一味地要求恪守传统而裹足不前,恰恰相反,是善于用创新的精神,对产品精雕细琢,打造出具有核心价值的产品。
多年来,制造业实力雄厚的珠三角诞生了华为、格力、美的、大疆等一大批领军企业,新兴制造业也在不断崛起,充满活力。事实上,在工匠精神成为热词之前,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将专注与创新结合,打破常规,生产出众多令人瞩目的产品。
珠江三角工匠精神展示馆开馆在即,柔宇的3D移动影院Royole Moon也受邀在这样一个“广东文化新地标”展示。柔宇科技是一个注重创新的创业企业。去年8月,在柔宇科技创立五周年的活动上,其提出了“柔性+”及“科学+艺术+工匠”的发展理念,目标将其柔性电子产品与各行各业结合、推向更多国家,用优质的产品传递中国科技企业的工匠精神。
弘扬工匠精神的背后,是珠三角加快创新驱动、提升制造业质量的雄心。“柔宇2012年在硅谷、深圳、香港成立,过去五年多来,我们与珠三角的很多企业产生了交集,其中有不少令人尊敬的企业已经与我们确定了合作关系,这对我们的创新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支撑,对柔宇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刘自鸿说。
在刘自鸿看来,一个成熟的企业应当充分利用各个区域的资源优势,从而打造对社会最有核心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而当周围的环境越来越便于企业创新时,这个区域的价值也会吸引更多企业聚集,形成一个产业群。
“总体而言,珠三角地区的创新氛围浓厚,企业务实,有很多集中精力创新、在创新上长期投入的企业,更为不可替代的是这里强大、完善的产业链资源,让创新企业间的合作达到‘1+1>2’的效果。”刘自鸿说。
尽管珠三角已积聚了相当完整的高科技产业链,但刘自鸿认为,城市间还可以从更多的层面加强合作与互动,从而产生更大的合力,推动珠三角创新更进一步。
“比如,推动各地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多交流合作,一方面企业可以为大学提供新的科研思路以及实践的场所,另一方面大学也可以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提供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刘自鸿说。